• 铁岭县县情简介

        铁岭县县情简介

        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铁岭市地域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南邻沈阳、抚顺两市,北界开原市,东与清原县相接,西同调兵山市、法库县毗连。交通便利,中长铁路、102国道和沈哈高速公路从中部穿越县境南北,距沈阳市仅60余公里。全县总面积224954公顷,其中,耕地104576公顷,占46.5%;林地77547公顷,占34.5%;水域11534公顷,占5.1%。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最长93公里,南北最长61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植被较好,林木茂盛;西部为辽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平土沃。境内最高点为东南部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的滚马岭峰(海拨710.8米),最低点为西南端辽河出境处(海拨45.5米)。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日照近2447小时,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799.8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140天至160天。水热光峰值四季,利于动植生长、繁衍。

        境内有平坦肥沃的土地资源。东部为冈化岩母质,中部为冲积性母质,西部为黄土母质,耕地土壤分为棕壤、草甸、水稻、泥炭4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67个土种,成土多样,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有大理石、花岗岩、玄武岩、菱镁岩、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佛石、滑石、石梓、陶土、煤、铜、铁、硼、金、铝、锌等20多种矿产。质地优良的大理石产品,在国内外石材市场上被誉为东北红中国红,北京地铁和毛主席纪念堂均曾采用过。享有亚洲一号盛誉的玄武岩,可用于碑刻的优质石材──“王千青石以及含钙量高、蕴藏量大的石灰石。

        境内水利资源充足。全县水资源总量约4.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15亿立方米,地下水2.64亿立方米,重复利用水1.8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约1284立方米。境内有辽河水系贯穿南北,柴河、凡河、王河、沙河、长沟河、万泉河、拉马河、亮沟河等8条支流纵横交汇。建有中小水库12座,总蓄水量2.1亿立方米。

        近年来,铁岭县全面贯彻落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一个核心,四项保障”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美丽铁岭县建。

        境内生物资源尤为丰富。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和各种蔬菜以及经济作物。铁岭大米洁白醇香,被评为全国优质米,铁岭大豆和大葱誉满东北。森林覆盖率达34.2%,活立木蓄积量456.9万立方米。家畜、家禽饲养普及,其中猪、鸡、牛、羊量较大。鱼类资源有725种,其中以鲤鱼为本县名贵鱼种。野生动物有狼、狐狸、黄鼠狼、野兔、貉子等,野生禽类有野鸡、野鸭及各种雀类,野生植物有9350种。东部山区还有榛子、山里红、蘑菇、山菜等山货野果和药材。

    铁岭县共辖11个镇和2个乡及1个种畜场,共有村委会216个,社区5个。全县总户数13.8万户,总人口38.8万人。汉族占90%,少数民族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族等24个。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0元。

        铁岭县历史沿革

        铁岭县历史悠久,远在夏、商、周时代就有建制的传说。燕秦时代此地隶辽东,唐代隶安东都护府,辽改银州,隶辽阳府。金为新兴县,隶咸平府。元隶开原路咸平府;明移卫至此始称铁岭。清废卫建县,中华民国时期隶沈道,中华民国18年(1929)隶辽宁省。中华民国21年(1932)伪铁岭县公署建立后隶奉天省。中华民国34年(1945),八路军接收铁岭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华民国35年(1946),民主联合政府分两路撤出县城,东路组成沈铁抚联合县,西路与法库组成铁法联合县。中华民国36年(1947)恢复铁岭县建制,隶辽北省。中华民国38年(1949),改隶辽西省,1954年隶辽宁省,1956年隶铁岭专区,1958年改隶沈阳市。1964年隶沈阳专区,1969年隶铁岭专区,1970年隶铁岭地区,1984年隶铁岭市。

         铁岭县乡村风貌

         完成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和横道、李千户、蔡牛等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新台子新城建设稳步实施。北立交桥改造顺利完成,市政管网工程全部竣工,万泉河治理有序推进,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投资1.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30项,城镇总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管理运行平稳,建设市级宜居示范村10个,新台子镇入选省宜居示范乡镇。完成单户城镇化8500户,进城农户开始陆续选房。铭邦上品三期、幸福里东区、盛世福城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开发房地产面积69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3亿元。

        铁岭县民生工程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2014年实现实名制就业5766人,培训城乡劳动力1224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农村和城镇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到2880元、492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困难居民生活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改造农村危房1860户,实施暖房子工程25万平方米,为153个行政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600盏。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处,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8.16”洪灾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完毕,8298亩水毁土地全部复垦。新建横道三岔子中心小学和新台子、大甸子中心幼儿园,维修改造19所农村校舍和19所幼儿园,7所校史馆投入使用。县中心医院新增医疗用房1000平方米,招聘实用型医疗人才20名,在专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新建改造横道、熊官屯卫生院和县计生服务站,启动县精神病院建设。新建和大中修公路175.7公里。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所、农村老年幸福院18个,秦淮人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样板。新建镇级文化广场2个、村级文化广场20个、社区书屋2个,送戏下乡60场,放映电影2660场,举办“铁岭欢歌”城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5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