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指数折射实体经济现状
10:202016-06-22
2015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自此与社会万物万业相连的“互联网+”以各种形式、业态在全国加速落地生根。
6月16日,由腾讯公司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上,腾讯研究院与京东、滴滴出行、携程等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这份在海量大数据基础上形成的报告,全面呈现了线上中国经济图景的数字GDP,集中反映了过去一年“互联网+”战略在全国的落地情况。
据悉,“互联网+”指数可理解为实体经济投射到数字中国的生产生活总值,简称数字GDP,直观反映了2015年从农业、工业到餐饮、旅游、交通运输、零售电商、金融服务、生活O2O等几乎所有主要行业在移动端的数据产出和表现。研究表明,“互联网+”指数与各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联系紧密,数字GDP与实体GDP呈正相关关系。
北深广上领跑“互联网+”城市
中国“互联网+”指数统计涵盖了腾讯的微信、QQ、支付、新闻、视频、云、城市服务、众创空间等十余个核心平台的全样本数据,京东的电商数据,滴滴的出行数据,新美大的生活服务及餐饮住宿数据,以及携程的旅游数据,共计135个维度,覆盖351个城市(包含了中国100%的地级区以及部分直辖县),是对2015年国人线上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大盘点。
报告指出,以腾讯、京东、携程、滴滴、新美大的全样本大数据构建出的“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物流”等共10个细分行业的指数榜单中,北上广深全部处在10个细分行业发展的前十名,且基本包揽了每个行业的前4名。杭州和成都是继北上广深后,在10个细分行业中均跻身前十的两个城市。紧随其后的城市在各个行业各有亮点,主要可分为省会城市、其他东部地市级经济强市、直辖市三类。
其中,按地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作为全国“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其“互联网+旅游”表现最为抢眼;华南地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业服务”齐头并进;“互联网+教育”是华北地区发展核心;餐饮住宿则是东北地区“互联网+”发展的优势产业;西南地区整体发展虽不敌全国平均水平,但“互联网+旅游”发展得天独厚;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则是以“互联网+生活服务”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报告也指出,在传统产业基础较好的省份,领军城市率先井喷发展新经济,会辐射拉动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及区域经济优势。以广东为例,在良好的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深圳、广州引领全省的新经济建设,带动东莞、佛山等城市进入全国20强,辐射带动潮州、汕尾、河源等“黑马”城市进入前百强,拉动广东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互联网+医疗”等各大细分行业的全面发展。广东内的发展可以视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微缩。
数字GDP与实体GDP
具共振效应
在《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中,“互联网+”指数与各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联系紧密是一大发现。研究表明,数字GDP与实体GDP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显著、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详细的分析发现,在某些领域,数字GDP可以大幅超前于实体经济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选取零售、金融、医疗、教育四个传统行业发展较早、积淀较深的领域,通过对比“互联网+”指数与传统行业指标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各行业“互联网+”发展与传统指标高度趋同,这说明传统产业的良好积淀和发展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城市“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互联网思维、平台、分享理念的注入,又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业态、新动能、新发展。
就数字GDP的整体分布来看,“互联网+”指数高度集中于沿海省份和一线城市。例如排名前三的省级区划,广东、北京、上海的“互联网+”指数之和为35.5。换句话说,单这三个省市就占去整个数字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35.5%)。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四个一线城市分列第一到第四名,“互联网+”指数之和达到28.26,占据整个数字中国的四分之一强(28.26%)。
但在数字中国的纵深,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不乏“互联网+”的热点、亮点。例如在“互联网+双创”方面,重庆排进全国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重镇都排进“互联网+双创”前20位。
细分行业中单项排名超越实体经济排名的现象在中西部地区也很常见。例如零售行业中,宁夏银川的零售指数排名领先统计局社会零售销售总额排名100个位次,河南信阳的医疗指数排名领先实体医疗行业排名195个位次,陕西渭南在教育指数排名也领先根据统计局数据计算出的实体教育排名110个位次。
(责任编辑: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