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商报
日前,商务部发布新闻发言人谈话,备受关注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延长至2017年底。
今年对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含第二批,下同)中规定的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并通知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实施。这意味着,从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商新政”,在实施不到2个月后按下了暂停键。
新政暂缓,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设置了过渡期,虽然能让业内的元气部分修复,但是相关行业仍然充满着疑虑,一年过渡期之后该何去何从?一些人甚至认为跨境电商即将进入“寒冬期”。
而从市场表现来看,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以刚过去的“双十一”为例,当天,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跨境订单成交量104万单、2.1亿元,进口跨境订单成交量145.6万单,金额2.79亿元,其中下沙跨贸园区表现最抢眼,共成交进口跨境订单137.1万单,金额2.67亿元。
杭州要打造“信用之城”
近日,杭州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全面描画了一张信用“十三五”发展的新蓝图,打造“信用之城”,杭州还要做很多事。
《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杭州的信用服务产业。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与企业法人和各类市场机构的合作,倡导各级政府部门在项目投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土地开发利用、资质资格审批认证等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应用信用服务和信用产品。
如果上述规划落地,那么更多类似阿里芝麻信用这样的市场化征信机构,将有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自己的征信技术、征信产品找到应用场景,获得盈利机会。同时,通过研发更好的信用模型、信用产品,征信机构的数据也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信用的约束力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让诚实守信者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规划》还提出,将在“十三五”时期构建信用“双创生态”,优化创业创新信用环境,以信用支撑新经济发展。
杭州将探索信用与跨境电商更深度的融合,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信用体系工程”,建立跨境电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信用评价、信用监管、信用打分评价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等4方面信用管理系统。
如果这套管理系统得到应用,那么跨境电商供应商也将会有“信用分”,而不同的信用分则可以对应差别化的监管强度,让诚信者得到便利,让失信者付出代价。比如对于“不诚信”的商户,就可采取公告曝光、通报违规、放入“黑名单”等措施惩罚,净化跨境电商的市场环境,规范从业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