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中国空地互联网空地互联网产业前景好

14:492017-04-28

 来源:民航资源网


 民航资源网2017年4月27日消息: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

    在此,我向大会作《中国空地互联网白皮书》项目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2016年7月,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对“民用航空器空中接入互联网示范工程”提出具体要求,民航系统积极响应着力推进,空地互联网业务正在实质性的发展。

    截至2016年底,中国民航业运输飞机在册架数2933架,2015年旅客运输量4.9亿人次,其中国际和港澳台旅客6227万人次,国际和港澳台定期航班航线769条,通航55国家的137个城市。每年民航旅客空中载运时间超过9亿小时。可以设想,空地互联网业务在民航将有深入的应用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定能形成“互联网+民航”的价值蓝海。今天,我们各方有识之士济济一堂,为促进开展中国特色的民航空地互联网业务,聚合跨业资源,引导行业发展,填补中国社会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后一项空白,共同推进这一创新业务尽快尽好地建设成功奠定行业腾飞的坚实基础。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空地互联网一定会站在世界的前列,一定会为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贡献其巨大的力量。

    近年来,全球空中互联网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期。目前,全球有大约55家航空公司在提供机载Wi-Fi服务,装载Wi-Fi系统的飞机已超过4000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Wi-Fi飞机占比超过80%,其次是欧洲和中东,亚洲航空公司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我国从2012年国航开始第一架机上网络飞机试飞以来,空地互联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东航已经拥有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机队,53架Ku卫星上网飞机已经让广大旅客初步感受到了空地互联网的便利和吸引力;海航旗下喜乐航公司实现了航空互联网的专业化运营,2016年完成了资本市场的挂牌,正在探索一条社会化合作经营的新路;国航、南航等航空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地空通信技术和商业模式,蓄势待发,这些都必将策动中国民航新的互联网浪潮。

    通过调查与梳理,我们发现,空地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近期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地空宽带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多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目前主流的两种地空通信方式——卫星和ATG,都开始向高带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HTS高通量卫星的出现,让飞机上收看多路直播电视、在线点播高清视频成为了可能,其成本优势也让航空公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向旅客提供上述服务。而ATG通讯已经随着4G技术的成熟发展进入了独享45Mb的高带宽阶段,能够有效地弥补卫星通讯上行带宽不足的缺点,满足全舱旅客上网的需求。两种技术的独立演进和相互融合,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以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空中多媒体娱乐与互联通讯需求。

    在欧洲,inmarsat、泰雷兹和德国电信等在联合建立一个融合高通量卫星通信和地面基站的ATG通信的欧洲航空网络(EAN),这也正是这样一种技术融合趋势的集中展现。

    空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民航的安全运行和旅客的出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全球覆盖的宽带通信网络,民航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将进入“云计算”时代。地面与飞机通过卫星和ATG搭建的数字高速路,能够实现实时的多媒体通讯与数据传输。这对现有的民航运行将是革命性的意义。一方面,对飞机的运行安全实现了实时监控,通过将飞行品质、飞机健康等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飞机将“永不失联”,黑匣子也将成为历史。而另一方面,地空宽带通讯,还将在机上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航空公司航后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带来新的变革与应用。

    空中互联网还将对现有的机上娱乐和机载媒体生态进行跨越式的升级改造。在地面,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及娱乐方式。而在空中,旅客靠有限的几份报刊杂志,以及椅背上的一小块屏幕打发旅行时光的状况也将成为历史。通过空中互联网服务,航空公司可以拓展其商业经营平台,从单一的客舱广告经营,到目的地电子商务、社交通讯、多媒体内容经营等全平台的经营链条,而旅客的服务满意度,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空中互联网对旅客出行方式的变革,其意义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航旅服务的整个链条,形成了空中与地面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航空公司、机场可以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不仅实现了有效的连接,还拓展了产品的外延;这一平台还将吸引酒店、租车、金融、保险、互联网服务商等,在共同提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基于航旅出行的开放商业平台。对于中国民航来说,这正是一个“互联网+”经营模式转型的机遇,通过空中互联网打通航旅场景的信息流,激活民航长久以来有待挖掘的旅客资源,实现从航空运输到航旅运营的经营模式转型。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空中互联网将成为下一波的互联网创新浪潮,孕育出像BAT一样的传奇,成为未来十到二十年最具有增长潜力和投资前景的朝阳产业。

    今天我们讨论空地互联网产业的时候,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自由畅想,因为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在我们面前开启,风险与机遇也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如何根据航空公司自身的经营现状和特点,在多种技术路线之间作出选择,在确保技术成熟可靠的前提下,所选择的设备不会因为技术的更新迭代而过时?

    如何平衡前期投入与后期商业盈利预期之间的关系,让空中互联网不会成为民航业这一本就是高成本运行的行业,再添重负,而是助其实现商业模式的革新与转型?

    如何在现有的体制和经营框架内,进行创新与改变,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模式,全面借鉴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的经验,获得权威的论证和可行性的分析作为决策参考?

    作为最早投身到空中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者之一,我深知创新的艰险。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横跨了民航、广电、互联网、电信等多个专业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其中之艰难,可想而知。

    因此,秉持着服务于产业融合创新,搭建产业跨界交流平台的精神,空地互联网产业大会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清华大学等联盟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启动了《空中互联网产业白皮书》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能够为空地互联网产业提供最前沿的动态、最权威的数据和最专业的分析,为产业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为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趋势的预测,并忠实的记录下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轨迹。

    产业白皮书将采用社会化项目管理机制,核心项目组落在空盟科技公司的咨询团队上,通过媒体检索,市场调查,专稿采访,专家约稿等形式,形成对中国空地互联网产业最全面的记录、分析和解读。初期计划每年发布一个版本,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提供给产业大会成员单位免费阅读和下载。同时,我们也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增加细分行业的白皮书和报告,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共同丰富白皮书的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项目,为还在摸索创新中的空地互联网产业,提供行动上的记录和方向上的指引,为每个参与其中的创新者,提供第一手决策参考资料,同时,也为中国空中互联网的发展留下每一步足迹和历史。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能够参与到《空地互联网产业白皮书》的项目当中来,白皮书项目永远是一个开放的项目,秉承群策群力的原则,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在确保项目的公允性、权威性的前提下,提升其前沿性、专业性和指向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这一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民航强国,有利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创新事业。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Nancy)